私隐专员公署今年上半年收到接近600宗、有关套取市民个人资料作诈骗用途的查询,较去年同期的312宗上升近九成,提醒市民及机构慎防骗徒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,私隐专员钟丽玲更亲身示范透过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诈骗影片,指「在人工智能时代,有片未必有真相。」骗徒或利用官员或名人的图片或录音,透过人工智能深度伪造(Deepfake)技术,实时换脸,伪装成官员、名人或受害人亲友,诱骗市民投资。市民提供个人资料前应「停一停、谂一谂」。
AI深度伪造实时换脸 伪装成官员、名人诱骗市民投资
私隐专员公署表示,在数码时代,市民使用智能电话、社交媒体平台或于网上购物日趋普遍,但同时亦令骗徒有机可乘。除了较常见的即时通讯软件及电话骗案,公署亦留意到新的诈骗方式,透过人工智能深度伪造(Deepfake)技术,实时换脸,诱骗市民投资。私隐专员钟丽玲亲身示范透过深度伪造技术实时换脸。
公署指骗徒或以人工智能深度伪造(Deepfake)技术制作诈骗影片,包括窜改公开片段,利用官员或名人的图片或录音,以伪造影片诱骗市民投资。另外,骗徒或从社交媒体、视像通话或网上公开影片取得他人的面容及声音等生物辨识资料,然后假冒受害人的亲友或公司同事,从而骗取受害人的金钱及/或个人资料。
另外,公署留意到近日外游需求增加,社交媒体平台出现假冒旅行社的专页,并装作售卖酒店、餐饮套票及机票等旅游产品,以骗取受害人的金钱。骗徒亦会利用假冒广告,诱骗市民提供个人资料或参与虚假的投资计划。
「停一停、谂一谂」 为自己建立「人力防火墙」
私隐专员公署呼吁市民及机构慎防各式诈骗手法,特别是透过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诈骗影片,为自己建立「人力防火墙」。
首先应提高警觉,提供个人资料前「停一停、谂一谂」,了解对方收集资料的目的,是否必须提供相关资料;切勿随意点击或扫瞄可疑的超连结、二维码及网站。另外,留意帐户有没有不寻常的登入纪录,以及银行帐户或信用卡有否未获授权的转帐或签帐;并保护密码,不时更换及启用帐户登入双重认证功能。
公署提醒,若怀疑个人资料被外泄,可透过个人资料防骗热线(3423 6611)作出查询或投诉。若发现其个人资料被盗用并涉及刑事罪行,亦应尽快报警。如有怀疑,可透过「防骗视伏器」搜寻可疑的电话号码、电邮地址、网址等。
原文网址: 香港01